笼型转子电机,为何要采用这种槽形?
时间:2023-03-22来源:佚名
相对于绕线式转子电机,笼型电机的应用更为广泛,无论从生产制造的层面,还是后期使用维护的层面,笼型转子电机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其主要的优势表现在电机转子槽形选择的自由度。 但是,对于笼型转子异步电机,起动问题比较严苛,解决了起动问题,即可进一步提升这类电机的应用水平。在原来的文章中我们曾多次提过,改善异步电机的起动性能可以从电机转子电阻的调整进行解决,笼型转子电机的转子电阻如何调整,则是电机技术改进的直接体现,即通过转子导体槽形的变化,达成起动过程与运行过程转子电阻的动态变化特性。 第一种槽形是转子深槽。即电机的转子槽形为细长型,电机起动时,转子电流频率较高,按照集肤效应,导条是的电流密度自上而下呈减小的趋势分布,转子槽底部分的电流作用较小,相当于减小了导体截面同时增加了转子电阻,自然地减小了电机的起动电流。 这种槽形是异步电机起动性能改进的代表性措施,在电机起动后,电机转子电流的集肤效应消失,转子导条的电流分布基本均匀,转子电阻大小也恢复到直流电阻大小。 另一种槽形是双笼型转子槽,即将转子槽形设计为两层,两层之间采用较细的缝导通,两笼可以采用不同的导体材料,上笼即外笼,采用电阻系数较大的导体材料,而下笼即内笼则采用电阻系数较小的导体材料,其改进电机起动性能的思路与深槽转子的改进思路类同,效果也更好,但制造难度要大,自然地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也较高,非必要不采用。 从双笼导体的差异性可以理解,转子的上笼主要用于电机的起动,而电机转子的下笼主要作用是运行,起动过程中利用集肤效应和上笼材料的较大电阻,改善了起动指标;电机运行过程中,下笼较小的电阻值满足电机的运行性能,上笼的导电性也不会对运行性能有不良影响。 以上非官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