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贴线缆标签有很多讲究和技巧?一般人真不知道!
网络工程中,为了区分网线、标识网线连接的设备,一般会给每根网线贴上标签。 随着标签的广泛使用,标签不仅用来区分网线,还用来记录网线连接的两端设备信息,并且也有专门打印标签的标签机。标签机打印的标签一般是不干胶的贴纸,可以直接撕掉标签背后保护纸,中间裹在网线上,两端重合粘贴。 普贴标签打印机 关于标签的信息很容易有个误区:标签记录的信息越详细越好,这样便于维护。粗略地想,好像是没什么问题,但要让标签记录更多的信息基本上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缩小字体;二是增大标签的面积。 这样做的缺点很明显:字体太小会造成很难辨识、读取信息困难;标签面积太大会造成标签太大而互相遮挡,并且标签太大容易弯曲,需要拨动标签才能读取所有信息。 所以标签上的信息还是老老实实记录设备名称和端口最基本的信息以在信息完全和方便读取之间取得平衡吧。 一般标签贴在和网线接口距离3cm的地方。随着高密集端口设备,如交换机的大量使用,往往网线间的距离都相当的近,增加了标签互相遮挡的可能。有人会说,那等网线全部接好,再看着来,调整标签,尽量让标签信息互不遮挡呗?可是,这样无计划的贴标签,贴完才知道结果,不方便工程质量控制和核查。并且贴标签涉及布线前贴一次,接好端口后再调整一次,调整的时间也和网线分部、个人经验相关,不方便控制工程进度。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工程进度,贴标签这项工作应能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贴完标签的结果,在贴之前就应该已经计划好,可以核查; (2)贴完标签的结果,和贴标签的人关系不大,即不论经验是否丰富,或个人习惯如何,贴出的效果都差不多; (3)尽可能只贴一次,减少调整; (4)贴完后的标签要便于查看,美观。 一般来说,一个只记录设备名和端口号的标签大约是交换机上四个并排网口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一个标签会遮挡后面三个标签的内容。 针对这种情况,用大多人都知道的阶梯贴法(阶梯贴法:后三个标签依此垂直往下挪,如阶梯一样)能够满足以上提出的几个要求吗? 阶梯贴法这样四个一组阶梯,所有标签的内容都一目了然,可以满足以上提出的前三点要求,但这样一来,标签的分布范围增加了四倍。如果网口是上下两排,为了避免上排的标签遮挡下排的标签,下排的标签必须再往外重新占据四倍的位置。不仅不美观,而且标签和网口的距离太远,查看时很难将网线和对应的标签立刻对应上。 为了满足第四点,普贴君现在来教你一招:偏斜贴法。 偏斜贴法,顾名思义就是标签不再垂直地贴在网线上,而是偏斜一个角度,如下图。 偏斜一个角度后,标签之间被遮挡的距离为e(标签宽度)-a 只要e和a相等,标签之间就不会遮挡。a=c(一个网口的距离)*Sin(d),d为标签偏斜的角度。但标签宽度一般只是略小于一个网口的距离,这样就要求角度d尽可能地增大到90度。但是考虑到标签上的信息上下均有留白,留白大概占标签的10分之一左右,所以d只需达到65度即可。 并且一般网线都需要绑扎在交换机的两侧。在绑扎网线时,网线也会顺着绑扎的方向偏斜,一般偏斜角度从绑扎位置开始从近到远角度递增,一般在45度至90度之间,这样如果算上网线偏斜的角度,那么标签和网线的偏移角度可以只需要20度(65-45)即可。为了美观,一般让标签和网线的偏斜角度按照绑扎的方向偏斜30-45度即可。这样绑扎后,所有的网线标签基本和网线接口平行,垂直于设备。考虑到交换机一般都有上下两排网口,如果上下两排的标签偏斜方向一致,那么下排的标签会被上排的标签挡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上排标签偏斜后向设备里,让下排标签偏斜后向设备外,如下图。 我们随意拿个交换机为例。以太网口板卡共48个端口,上下两排,网线卡口上排在上面,下排在下面,计划1-24端口网线绑扎在交换机左侧,25-48端口网线绑扎在交换机右侧。具体贴标签的规则如下图所示。 偏斜贴法可以满足以上提出的四点要求,且操作简单,贴标签时只需针对绑扎的位置和上下排的位置两个因素进行简单区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