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永磁电机中的齿槽转矩?
齿槽效应是一些永磁电机设计的不良特性,它在步进电机中也称为“制动”或“无电流”扭矩。当转子齿的侧面与电动机内的定子齿的侧面对齐时,会产生齿槽转矩。永磁电机可以视为具有磁路和电路,当转子和定子齿对齐时,磁路中的“电阻”最低。 齿槽效应 当旋转未通电的电机轴时(例如用手指),会感觉到它从当前点“跳跃”并“稳定”在另一个点。在这些跳跃中经历的扭矩是脱离当前转子/定子对准并移动到下一个转子/定子对准所需的扭矩。 驱动时,电机中的齿槽转矩是不受欢迎的,尤其是在低速时,因为它会导致电机的输出转矩波动。在更高的速度下,转子的惯性会使波动变得平滑,使其不那么明显,可以在下图中的图表中看到齿槽转矩波动的可视化。 当电机反向驱动时,齿槽效应还会产生变化的扭矩负载,并且在(非齿轮)定位系统中,它还会影响位置精度,因为转子往往会锁定在电机转子和定子对齐的位置。 齿槽解决方案 有多种减少齿槽效应的方法,但几乎所有方法都涉及更改电机设计。无芯电机根本不会出现齿槽效应,因为它们具有均匀的 360 度定子磁场,并且转子中没有永磁电路元件,这意味着不会出现转子和定子磁路对齐/不对齐的情况。 另一种方法是增加电机使用的极数,与3极电机相比,7极电机的齿槽转矩更低,齿槽位置之间的角度也更小。 对于更高扭矩的多极电机,一种有趣的方法是“倾斜槽”,如下图所示,这些电机也称为“双槽”电机,但这种齿槽效应的减少是有代价的。扭槽电机的效率较低,因为每个转子槽的末端与定子槽重叠,这意味着在驱动时磁场相互作用的区域较小(这也是减少齿槽效应的原因)。 最后一种更先进的方法是为电机配备编码器,知道电机的位置后,可以通过编码器调制电机的电流驱动,以补偿一些齿槽转矩波动并使用电子驱动技术对其进行平滑处理。 结论 齿槽效应是必然之恶,但在许多应用中,它不会出现任何重大问题,如果齿槽效应是应用的一个问题,最快的方法是转向无芯设计(有刷或无刷)。但是,如果无芯设计无法工作(例如电机的扭矩密度太低),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更先进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