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分析 MOS管参数详解
在国外网站看到一个主副电源自动切换的电路,设计非常巧妙。
我之前应用的电路:
上面电路设计也挺不错的,如果VCC端需要的电压不一定要求等于VUSB,那么这个电路是可以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主副输入电压相等,同时要求输出也是同样的电压,不能有太大的压降,怎么设计?上面的电路肯定不能满足了,因为D1的压降最小也是0.3V。 主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分析 看下面的电路:
这个电路咋一看复杂很多,其实很简单,巧妙的利用了MOS管导通的时候低Rds的特性,相比二极管的方式,在成本控制较低的情况下,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本电路实现了:当Vin1=3.3V时,不管Vin2有没有电压,都由Vin1通过Q3输出电压;当Vin1断开的时候,由Vin2通过Q2输出电压。因为选用MOS管的Rds非常小,产生的压降差不多为数十mV,所以Vout基本等于Vin。 原理分析: 1、如果Vin1=3.3V,NMOS Q1导通,之后拉低了PMOS Q3的栅极,然后Q1也开始导通,此时,PMOS Q2的栅极跟源极之间的电压为Q3的导通压降,该电压差不多为几十mV,因此Q2关闭,外部电源Vin2断开,Vout由Vin1供电,Vout=3.3V。此时整个电路的静态功耗I1 I2=20uA。
2、Vin1断开了,Q1截止,Q2的栅极有R1的下拉,所以Q2导通,Q3的栅极通过R2上拉,所以Q3也截止,整个电路,Q1跟Q3截止,Vout由Vin2供电,Vout =3.3V。此时上面电路I1跟I2的静态功耗不存在。
可见,当存在主电源时,电路的静态功耗为20uA,否则,几乎为零。所以电池适合在外部电源供电。 MOSFET Q1、Q2跟Q3应该选择具有低压栅极和非常低的导通电阻特性。 例如:Q2=Q3=PMN50XP,在Vgs=-3.3V时,Rds(on)为60mΩ。Q1可以选2N7002,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MOSFET。
本电路的一大优点就是,整个电路几乎不存在压降(当然电流很大的场合另说),巧妙的控制三个MOS管的开启与截止,最大效率的实现的主副电源的自动切换。
MOS管参数详解 对于实际项目应用,主要关注下面几个参数,其他参数可以自己根据需求查看手册。 1、VGS(th)(开启电压) 当外加栅极控制电压 VGS 超过 VGS(th) 时,漏区和源区的表面反型层形成了连接的沟道。应用中,常将漏极短接条件下ID等于1毫安时的栅极电压称为开启电压。此参数一般会随结温度的上升而有所降低。 MOS管的导通条件: N沟道:导通时 Vg>Vs,Vgs> Vgs(th)时导通; P沟道:导通时 Vg MOS管导通条件:|Vgs| > |Vgs(th)| 2、VGS(最大栅源电压) 栅极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栅极是MOS管最薄弱的地方,设计的时候得注意一下,加载栅极的电压不能超过这个最大电压。 3、RDS(on)(漏源电阻) 导通时漏源间的最大阻抗,它决定了MOSFET导通时的消耗功率。这个值要尽可能的小,因为一旦阻值偏大,就会使得功耗变大。MOS管导通后都有导通电阻存在,这样电流就会在这个电阻上消耗能量,这部分消耗的能量叫做导通损耗。选择导通电阻小的MOS管会减小导通损耗。现在的小功率MOS管导通电阻一般在几十毫欧左右,几毫欧的也有。 4、ID(导通电流) 最大漏源电流。是指场效应管正常工作时,漏源间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工作电流不应超过ID。一般实际应用作为开关用需要考虑到末端负载的功耗,判断是否会超过ID。 5、VDSS(漏源击穿电压) 漏源击穿电压是指栅源电压VGS为0时,场效应管正常工作所能承受的最大漏源电压。击穿后会使得ID剧增。这是一项极限参数,加在场效应管上的工作电压必须小于 V(BR)DSS 。 6、gfs(跨导) 是指漏极输出电流的变化量与栅源电压变化量之比,是表征MOS管放大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控制能力大小的量度。过小会导致MOS管关断速度降低,过大会导致关断速度过快, EMI特性差。 7、充电参数 栅极充电信息:
因为MOS管的都有寄生电容,其被大多数制造厂商分成**输入电容,输出电容以及反馈电容。**输入电容值只给出一个大概的驱动电路所需的充电说明,而栅极充电信息更为有用,它表明为达到一个特定的栅源电压栅极所必须充的电量。 MOS管的寄生电容 寄生电容是指电感,电阻,芯片引脚等在高频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电容特性。实际上,一个电阻等效于一个电容,一个电感,一个电阻的串联,低频情况下表现不明显,而高频情况下,等效值会增大。MOS管用于控制大电流通断,经常被要求数十K乃至数M的开关频率,在这种用途中,栅极信号具有交流特征,频率越高,交流成分越大,寄生电容就能通过交流电流的形式通过电流,形成栅极电流。消耗的电能、产生的热量不可忽视。加在G极的弱驱动信号瞬间变为高电平,但是为了“灌满”寄生电容需要时间,就会产生上升沿变缓,影响开关频率。 在MOS管的规格书中,有这么几个电容参数:
对于这几个电容参数,看下图所示:
一般从单片机普通应用来说,我们对这个开关要求没那么高,如果不是特殊应用场合可以不用深究。但是,不能忽略寄生电容,所以在我们的MOS使用时候,就会在GS级加上一个电阻,用来释放寄生电容的电流。 MOS管的米勒电容 这三个等效电容是构成串并联组合关系,它们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其中一个关键电容就是 米勒电容Cgd 。这个电容不是恒定的,它随着栅极和漏极间电压变化而迅速变化,同时会影响栅极和源极电容的充电。 额外说明一下,三极管也有米勒电容和米勒效应,但是相对来说MOS管的米勒电容会比三极管的大很多(具体原因由于工艺问题和MOS管特性问题,阻抗大 —> 电流小 —> 充电时间长 —> 等效电容大)。米勒效应会严重增加MOS的开通损耗,因为它延长了MOS的开通时间,同时会降低MOS的开关速度。但因为MOS管的制造工艺,一定会产生Cgd,也就是米勒电容一定会存在,所以米勒效应不能避免,只有采用适当的方法减缓。一般有四种方法:①选择合适的门极驱动电阻RG;②在G和S之间增加电容;③采用负压驱动;④门极有源钳位。 审核编辑:汤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