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百科 > 电工知识 >

直击雷的外部防护措施

时间:2024-03-18 | 来源:佚名

本文介绍了直击雷的外部防护措施,怎么防止直击雷,防直击雷的方法依然是使用避雷针,可以使用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实现直击雷的防护,下面具体来看下。

直击雷外部防护措施

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直击雷的防护难度比较大,公认的防直击雷的方法仍然是200年前富兰克林先生发明的避雷针。

1、接闪器

避雷针及其变形产品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等,统称为接闪器。

历史上对接闪器防雷原理有过误解,当时认为避雷针防雷是因其尖端放电综合了雷云电荷从而避免了雷击发生,故当时要求避雷针顶部必须是尖端,以加强放电能力。后来的研究表明:一定高度的金属导体会使大气电场畸变,这样雷云就容易向该导体放电,并且能量越大的雷就越易被金属导体吸引。

这样接闪器的防雷是因为将雷电引向自身而防止了被保护物被雷电击中。

现在认为任何良好接地的导体都可能成为有效的接闪器,而与它的形状没有什么关系。为了降低建筑被雷击的概率,宜优先采用避雷网、作为建筑物的接闪器,如果屋面有天线等通信设施可在局部加装避雷针保护,这样接闪器的高度不会太高,不会增大建筑的雷击概率。避雷网的网格尺寸应不大于10mX10m,避雷针应与避雷网可靠连接。

2、引下线

引下线的作用是将接闪器接闪的雷电流安全的导引入地,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对称均匀的布置,引下线的间距不大于18 米,引下线接长必须采用焊接,引下线应与各层均压环焊接,引下线采用10毫米的圆钢或相同面积的扁钢。对于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引下线应利用建筑物内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

采用多根引下线不但提高了防雷装置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多根引下线的分流作用可大大降低每根引下线的沿线压降,减少侧击的危险。主是要为了让雷电流均匀入地,便于地网散流,以均衡地电位。同时,均匀对称布置可使引下线泻流时产生的强电磁场在引下线所包围的电信建筑物内相互抵消,减小雷击感应的危险。

3、接地体

接地体是指埋在土壤中起散流作用的导体,接地体应采用:

* 钢管直径大于 50 毫米,壁厚大于3.5 毫米;

* 角钢不小于 50×50×5 毫米

* 扁钢不小于 40×4 毫米。

应将多根接地体连接成地网,地网的布置应优先采用环型地网,引下线应连接在环型地网的四周,有利于雷电流的散流和内部电位的均衡。

垂直接地体一般长为1.5-2.5 米,埋深0.8 米,地极间隔5 米,水平接地体应埋深1 米,其向建筑物外引出的长度一般不大于50 米。框架结构的建筑应采用建筑物基础钢筋做接地体。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