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芝计划出售照明等业务
近日, 东芝举办投资者关系活动期间宣布调整公司架构的计划。正在研究修改重组计划的选项,并评估其业务组合。 公司打算在最终决定后在IR活动上提供细节。东芝公司最初宣布了分拆三家公司的计划,目前正考虑分拆为两家公司。 报道援引未透露姓名的人士的话称,该公司还在考虑出售部分业务。
根据新的“二分”计划,公司将分 拆 半导体 存储解决方案及电子设备业务,并将其上市,原公司则能够专注于基础设施服务,如发电设备、公共交通系统、供水和排污系统等。此前,东芝的目标曾经是将公司“一分为三”——一家负责能源和基础设施,一家负责设备,一家负责闪存芯片。 东芝/基础设施服务公司(Toshiba/Infrastructure Service Co.):包括东芝的能源系统与解决方案、基础设施系统与解决方案、数字解决方案和电池业务,以及东芝在铠侠株式会社(Kioxia Holdings Corporation, “KHC”)的所有权股份;以及元件公司(Device Co.):包括东芝的电子元件和存储解决方案业务。
东芝董事会对战略重组计划和程序进行了持续彻底的审查,并与股东、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广泛接触,在此基础上决定将东芝拆分为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东芝确定,要实现可持续的盈利增长,提高股东价值,并为客户、业务合作伙伴和员工带来令人瞩目的利益,最快、最有效和最高效的方法是将东芝拆分成两家独立的公司。正式名称将在分拆完成后公布。
东芝/基础设施服务公司基础设施服务公司将包括东芝的能源系统与解决方案、基础设施系统与解决方案、数字解决方案和电池业务,以及东芝在铠侠株式会社的股权。其产品和服务将包括发电、输电和配电、可再生能源、能源管理、公共基础设施、铁路和工业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政府机构和私营公司的IT解决方案。独立后该公司的业务重点将更为明确,加上其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将使其在推动向可再生能源过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以帮助实现全球碳中和远大目标,并提高基础设施的韧性。
东芝/基础设施服务公司2021财年的净销售额有望达到1.52万亿日元,预计将以5.3%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到2025财年达到1.87万亿日元。在此过程中,该公司还有望将营业收入利润率从3.6%提高到6.4%。
在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东芝还将立即在实际可行的范围内将其在KHC的股份货币化,并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限度内将净收益全额返还给股东。公司计划在即将于2022年3月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EGM”)上提出股东决议,概述其处置KHC股份的计划。
元件公司自2021年11月12日发布公告以来,元件公司的结构未发生变化。该公司将包括东芝的电子元件和存储解决方案业务。其产品将包括功率半导体(硅、化合物)、光学半导体、模拟集成电路、用于数据中心的大容量硬盘驱动器(“HDD”)(近线HDD)和半导体制造设备。该公司将成为支持社会和IT基础设施发展的领导者。
元件公司2021财年的净销售额有望达到8,600亿日元,剔除内存转售部分后,预计将以4.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5财年达到1.01万亿日元。该公司预计营业收入利润率将从2021财年的6.4%提高到2025财年的7.9%。 元件公司将从东芝分拆出来,该公司的股票将在分拆登记日分配给东芝的股东。东芝正在与相关主管部门和顾问合作,确定最佳、最有效和最高效的分拆方式,以便根据日本最近的税收改革立法,在符合税收条件的分拆结构下实现交易。
重组工作有望在2023财年下半年完成,但尚需完成必要的程序,包括获得东芝股东大会的批准并满足相关机构的所有审查要求。在分拆完成之前,还必须对元件公司的财务业绩进行为期两年的审计(从2021财年的业绩开始)。 东芝还表示将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作为战略重组过程的一部分,东芝单独宣布已签署协议,将其在东芝开利公司的合资股份以约1,000亿日元的价格出售给开利集团。公司亦在推进东芝电梯和建筑系统公司及东芝照明技术公司的剥离计划。在制定战略计划的过程中,东芝已指定东芝泰格株式会社(Toshiba Tec Corporation, TOKYO:6588)为非核心业务。东芝将在实际可行的范围内与东芝泰格进行短期合作,以促进东芝泰格在该指定之后的自身中长期业务计划。
在加速剥离非核心业务的同时,东芝也在依靠半导体业务来摆脱不断亏损的局面。 2月4日,东芝官网发布公告称将斥资约1000亿日元,在日本建造功率半导体新产线,预计将于2025年3月开始投产。该产线目标是满足对用于汽车、服务器和工业设备的电源芯片不断增长的需求,所有生产设备将与300mm晶圆兼容,将在Kaga Toshiba Electronics增设1条300mm生产线,这将使东芝功率芯片的产量翻倍。
此次新方案的调整,计划出售非核心业务等动作,侧面显示出东芝致力于回报股东的态度,以取得股东的理解。东芝要实现拆分,大股东是否赞同仍将继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