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雍和宫大街智慧综合杆以“多杆合一”优化城市空间
近日,北京雍和宫大街火啦!成了打卡的网红之地!30余家国内著名电视台、报纸、网站对该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的系列宣传报道,这条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老街综合改造背后,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挑战、创新与尝试? “一条崇雍街,千年北京城。”2018年,东城区全面启动崇雍大街整治提升工作,整治提升后的崇雍大街将成为一条综合展现老北京胡同民俗、商业人文、古今辉映、中西交融的特色大街。作为加强公共空间、城市家具设计的重要方面,雍和宫大街“多杆合一”的智慧综合杆建设成为崇雍大街整治提升工作的一大亮点。 2019年,东城区将雍和宫大街作为北京市“多杆合一”和“箱体三化”(即电力箱体“隐形化、小型化、景观化”)试点街,正式开启对雍和宫大街900 多米的路段200 多根各种杆件进行整合。
改造前,雍和宫大街上林立着各种路灯杆、交通探头、公安探头、信号灯、指示牌等,不仅影响环境美观,也给市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此外,由于设置标准各异且缺乏协调,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带来了遮挡视线、影响行车安全等隐患。 改造过程中涉及了众多部门。即使有运营商来建设智慧路灯,建设中将涉及交通、城管、各街道办事处、安防、照明、公交等众多不同领域,而这些领域又隶属于不同机构和政府部门管理,运营商与涉及的不同部门之间关于业务的沟通协调,是否能达成一致也是个问题。 在对全路段杆件进行摸底调研后,参与灯杆建设的部门与专家最终梳理总结出街道界面杆牌共有7个大类,23个小类,涉及管理部门9个,通过反复、全方位论证,通过对交通标志杆、交通信号灯杆、视频监控杆等杆体类设施的整合,设置多种类型的智慧综合杆,把各种分散式信息系统的场外设施整合起来,通过“一杆多能”实现了“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通过整治,雍和宫大街上的各类杆体设施由原有的233根整合为77根,电力箱体由原有的103台优化为66台,且全部退出人行步道。不仅如此,改造后的智慧综合杆上还设计了方形的盒子和专用的滑轨,后续就可以在任意位置加装设备或是加挂指示牌。 “拉通”多个管理部门,实现“多杆合一”和“多功能合一”是雍和宫大街智慧综合杆的最大特点。该路段的智慧综合杆将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违法监控、公安视频监控、违停监控、地铁标识、公共服务设施标志等多种杆线设施和信息化功能有效集成在一起,最终合并为“同一个杆体,同一个基础”,以达到信息和功能的立体化覆盖以及资源共享。 作为先行示范,雍和宫大街的智慧综合杆不仅在看得见的地方提供了照明、监控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在看不见的地方接入了公安、交通、国安、环保等各个部门的信息平台系统,为城市管理引入了真正的智慧。 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智慧综合杆是“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不仅如此,作为实现街区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切口,智慧综合杆更是被赋予厚望。 雍和宫大街城市道路公共设施规范提质后,街道公共空间通透敞亮,人行步道连贯顺畅,环境品质和景观全面得到提升,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称赞。 基于崇雍大街街道整治提升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市城市道路多杆合一工作导则》和《北京市城市道路电力箱体三化设置要求》,提出北京市将重点推进东城区崇雍大街、朝阳区CBD、海淀区中关村西区等20余条道路“多杆合一”和核心区重点区域、道路100余处电力“箱体三化”的治理工作,落实打造街区更新示范大街。 全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商务中心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等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首都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水平,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奠定基础。
来源:灯杆智慧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