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请熄灯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2022年地球一小时时间为3月28日晚上20:30~21: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近年来,节能与环保越发被人们重视,“地球一小时”活动背后的争议却从未减少。 关灯一小时真的节能吗?未必。单个家庭关灯一小时节约的电能非常有限,仅占一年的1/8760。在这一小时里,电网总体负荷变化不大,电厂发电机正常运转,电能正常输出,发出的电并没有节约下来。 也有不少人担心,集体关灯的行为,会造成瞬时电压波动导致供电线路瘫痪,给电网造成过重的负担。事实上,居民用电负荷占电网整体负荷的比重很小。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只是居民用电中的一小部分,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更低。 你可以把“地球一小时”看成是一种行为艺术,它真正的意义在于唤醒更多人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实际行动中。 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经极大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地球一小时”的目的不是为了节电,而是为了使公众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2022北京冬奥会,是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之后举办的首个大型国际赛事。据了解,北京冬奥会通过实施30余项低碳措施,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5~103万吨。北京冬奥实施的各类低碳措施对应的减排原理可以分为四类:节能、用能清洁化、省材和低碳材料替代。有效促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是时下大热的两个词,人们对碳排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碳排放的控制也日趋严格。 一户家庭熄灯一小时,约能减少碳排放800克; 一辆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需要148棵树来抵消; 发电与供热的碳排放占能源行业的40%以上; 我国每天使用塑料袋超过30亿个,90%都是由化石燃烧产生。 试想一下,一辆汽车行驶一小时排放的废气或许并不算多,但在全球汽车保有量超过15亿的今天,它们各自行驶一小时,会排放出多少废气? 这是不是意味着,从环保角度来看,燃油车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答案或许并没有这么绝对。 一次小小的徒步活动,一次随手关闭的灯光和水流,又或是选购一件节能低耗的家居用品,乃至各种琐碎小事。环保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它就在我们身边。 万物共生,并不只是美好的想象,更是人们的生存之道。“2022地球一小时”的口号是“行动!共创未来”(Shape Our Future!)。 2022年,对地球和我们每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人们正从全球新冠疫情中复苏。我们做出的选择、改变以及任何促进自然向好的行动,都将减轻地球的负担。希望更多人行动起来,携手共创一个公平的、碳中和的、自然向好的未来,这也是我们与地球美好未来的保障! 每天,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在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如果每个人都能将低碳变为习惯,实现碳中和就不远。 “地球一小时”只是起点 除了熄灯,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