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照明技术助成都中建滨湖设计总部成蓉城首个“近零碳建筑”
近日,位于兴隆湖畔的一座建筑火了!8000多平方米的屋顶花园里有87%的功能房间能够达到自然采光标准,外立面挂满绿色植物让这座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建筑成为成都首个“近零碳建筑”——中建滨湖设计总部(中建低碳智慧示范办公大楼)。 成都首个“近零碳建筑” 什么是“近零碳建筑”? “近零碳建筑”指建筑物通过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运行过程中全电化,不使用燃气,建筑排放的碳量处于较低水平。 “近零碳建筑”不仅利用各种手段减少自身产生的碳排放,还收集并再利用雨水、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 据介绍,该大楼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项目由中建西南院总建筑师刘艺牵头各专业院打造,全过程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 “我们认识到,低碳建筑不仅只是先进设备的使用,应该是贯穿于整个设计本身。这个项目共采用了30多项低碳建筑技术,其中引领技术9项、示范技术24项。”该项目关键技术策划实施团队、中建西南院双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渊表示。 技术做加法,能耗做减法——数据显示,通过低碳建筑技术的采用,中建滨湖设计总部较成都市一般办公楼年均能耗120千瓦时/平方米的标准,降低至40-80千瓦时/平方米,每年可以节省用电186万度,约150万元,年减少碳排放约1027吨。 屋顶花园、“植物遮光帘”、天空运动场……叹为观止的办公环境 来到位于兴隆湖畔的宝塘二街,从空中俯瞰中建滨湖设计总部,仿佛看到了游戏里的迷宫地图。 探访其间,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栋楼顶都有屋顶花园,并且还有其他意想不到的生活配套设施。 建筑的至高处是“天空运动场”,在兴隆湖的上空打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随便打开一间办公室就能纵享4500亩的兴隆湖景。 “8000多平方米的屋顶花园,做到了建筑屋顶全覆盖。这就好像给大楼戴上了一顶‘防晒帽’,降低了大楼的城市热岛效应。”袁渊说。“防晒帽” “植物遮光帘”,美观且实用。 隐蔽的角落都是节能技术 除了这些肉眼可见的部分,许多外行人看不到的地方,暗藏玄机。 在办公用电中,空调是一个耗能大户。除了屋顶花园、垂直绿化为大楼降温,大楼的“外套”——幕墙所采用的特殊材质玻璃,较普通中空玻璃节省35%的空调能耗,得热系数优化至0.19,比采用中空玻璃低37%。 在窗户设计上,也花了很多心思——大楼采用的“气象跟踪技术自控天窗”,可以根据感应器联动实现自动开启,加上可开启百叶,增大了自然通风面积。在设计中利用了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室外风环境,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还在局部实验“预冷通风技术”,通过机械风机在过渡季节进行预冷通风,进一步降低能耗。 据了解,屋顶花园除了美观,还通过装置将雨水导入大楼地下室的雨水收集池,用于植物灌溉和场地冲洗;同时,采用智慧灌溉系统,节约水资源。根据测算,每年可减少用水约1700吨。 在大楼,通过多种技术的叠加使用,实现了建筑能耗的大大降低,从而减少了运行过程中在能耗上的花费。 在建筑的六层和七层,会发现这样的光伏板。据了解,整个建筑一二层的示范区域照明及电脑用电,以及地下室照明和充电,都来自这些分布式光伏发电。 在屋顶,还发现了这些白色圆圆的东西。这其实是采光用的,它们直接连通楼下办公室的顶灯,通过折射,将自然光送入室内。 在大堂往头顶看,天窗、不耗电的大堂灯,都为室内送去光明。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清勤表示,该项目采用的预冷通风、温湿度独立空调系统等各项技术非常适合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项目在近零能耗方面的试点示范,为同气候区的办公建筑实现更高程度的绿色、健康和零碳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来源:天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