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路丨“MAX 100-125KTL3-X LV”诞生记
不断研究客户需求变化,从分析需求到改变产品,每一次的聆听只为制造更好的产品。 俗话说,知水轻重,才懂茶上功夫。深入洞悉客户需求是所有研发工作的第一步,基于过去持续分析客户的需求痛点,我们发现,降本增效始终是客户的核心诉求,同时电站安全稳定运行25年也是客户非常关心的问题。 为满足当下人们对工商业电站降本增效的期望,我们不断探索、突破,6月3日,上海展上MAX 125KTL3-X LV荣耀发布,成为业界最高功率密度、最高单机功率、最高组串电流的工商业机型,在工商业机型中掀起了一阵巨浪。 MAX 100-125KTL3-X LV,在高效、经济、安全、智能四个方面进行进一步革新,满足用户需求,让更高功率与收益、更大电流、更精致、更低成本的商用逆变器成为可能。不仅解决500W 大功率组件匹配的困扰,在智能互动方面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技术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一款新品的诞生,往往历经复杂的流程,汇聚小伙伴们的心血。 MAX的创造团队经过严格筛选,无论是从年龄还是经验来说都具备极高的多样性,既包括功成名就10年以上经验的研发工程师、也有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新人类,为的是可以将无限创意通过可实施的解决方案转化成现实。 得益于技术成果的大量积累,各系列在一些基础技术研究、基础架构开发等方面高效协同、充分共享,降低各自成本,确保实现研发投入效能最大化,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MAX 100-125KTL3-X LV的功能是从最初激烈的讨论中进化为四个主题,它当中蕴含着过去MAX系列的基本功能,但又不被历史所奴役。 MAX 100-125KTL3-X LV成为业界最高功率密度的工商业机型。但高密度带来的温升、散热等“顽疾”也困扰着人,“小修小补”等同于隔靴搔痒,只有破釜沉舟、另辟蹊径,才能让逆变器有更好的性能,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面对这些问题,工程师们各显神通。重新归零,回归第一性原理,从最基础的模块进行梳理,对底层散热原理进行优化。 通过多月的热流仿真等反复测试,与热流专家不断讨论,散热材料的不断更新、工艺设计的不断更改,不同方案的不断验证。最终MAX团队通过优化散热通道,引入新的散热方式,降低内部环温,确保器件寿命。兼顾高效、高功率密度的同时,实现无噪音散热的舒适性能。大家看到的可能只是散热器上的一些小孔,实际上包含了多个复杂系统的综合应用。 同时,MAX 100-125KTL3-X LV在软件控制算法上也下足了功夫。为了让逆变器适应电网侧的不同,实现逆变器智能,光是原理不行。“这个环节我们不断挑刺,尝试了上千百种可能,最终才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模仿真实的环境去测试,用真实的数据说话。”项目负责人说道。MAX 100-125KTL3-X LV可根据现场应用环境,自动调整控制参数,适应不同的恶劣环境,让机器更稳定可靠运行。 为保证品质刚性,我们设置了超过日常使用环境多倍的产品耐压能力,进行了多次保证使用寿命25年的加速验证,研究并解决了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 “项目从2020年9月立项,期间技术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进。结构性能设计、技术讨论及测试验证都花了工程师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很多时候甚至连周末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在实验室里,工程师们进行了大量的工艺验证,从温度、效率、电流等不同变量进行上千组的实验。正是这种对工艺的精益求精、把产品做到极致的精神,产品的强化时间大大缩短,效率大幅提升。”项目负责人说到。 第一批样品出来后,经过实验室内部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已经合格。可研发团队对工艺追求从未止步,开始寻找外部客户认证。在实验室各项内部数据比较优异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品质,对产品进行小批量机运行后性能测试。一个月的跟踪测试中,排查各种工艺困难,确认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尝试创新、进行突破的热情,“技术创新、全面智能化”战略,成为研发工程师们最坚强的后盾。 产品的研发过程是复杂与枯燥的,正因为热爱产品的研发工程师们,才能将MAX打造得如此的艺术与高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用智慧与汗水浇铸的MAX产品一推向市场,便受到广大客户青睐。 智能逆变器MAX 100-125KTL3-X LV的研发 只是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一个缩影 背靠“创新、智能化”战略 研发工程师们协同创新,攻坚克难 去挑战,去突破,去创造更多领先 去实现更多不可能! 一同向着更加智慧美好的绿色未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