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照明的设计与布灯
时间:2022-07-15来源:佚名
入夜可游的景观大多处于闹市或城市边缘。景观中的要素不仅可看,有时是功用所需。闹市中的景观不乏广场,广场是人们活动的聚集之地,景观照明的出发点与在景观内活动的人和在景观外观赏的人相关。 从看的角度而言,城市中所有可见的要素都可以成为景观,建筑、树木、道路、立交桥、河流都是。城市中的一处古迹辟为公园时,最是人们心目中的景观。因此,在表现城市景观的美时,我们会主动去选择合适的景观元素,单体、群体甚至一条长街,一片城市断面,选择的标准与景观的价值有关。而选择的行为与水准上升到专业的高度来看的话,与能力素养紧密相关。在这些载体中融入光时产生的感受,牵连到用光的文化。过去乡里把识字的人叫文化人,能识别美的景观并用灯光去有美感地表现那就该叫有文化的照明设计师。因此景观照明选择和布光的过程应该是专业行为,同时是对美学素养的考验。 过去,夜景都寄托在灯上,灯的表现很重要。“灯饰”成了夜景的手段和代名词。在城市中有很多造型独特的灯柱、用灯饰手法做成的礼花,椰子树间插于景观中。做过头的时候,广场就是一个灯饰的海洋。当然,灯饰的历史长一点,会产生文化上的认可,不能一概否定,如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上的轮廓灯珠和长安街的华灯,已经在人民的心中升为文化符号,被大众认可。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进步,夜景的重要性大幅上升,城市亮化成为改善城市面貌的重要一环,因此有亮化工程一说。目标定在使城市亮起来,从灯饰到景观载体算夜景做法方向的转移,只是追求亮的意义被最大化。目标为了亮,对载体的态度只是借用,尊重载体的程度还谈不上充分。观现实状态,过度选择载体,普遍亮的做法还很多。 最近官方的文件开始把城市夜晚的灯光照明分为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我们有必要谈谈景观的照明。我理解,为人的行动服务的光属于功能照明,为人的视觉欣赏观感服务的是景观照明。这是在方便工作前提下的分类,为“观”和为“行”很难划清界限。 专业的景观照明,选择美的景观要素很重要。既然是景观照明,景观载体的结构逻辑美、照明的度很重要,这是多年来逐渐在设计界和专家群体中达成的共识,是部分政府、开发商采用的优选方式,有时用这种方式衡量项目的品质定位,并被作为榜样宣传。当然灯饰和亮化的方式仍然占据大众市场。美学标准的建立需要多数人的认知,长时间的体验,不可能只有一种美的形式,因此不会出现完全理想的夜景模式。但是用理想的精神创造夜景的理想国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们喜欢植物被照亮的感觉,但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树照亮;喜欢建筑的灯光美,但没必要把满街的建筑统统照亮;喜欢河流的倒影和岸的逶迤,却没必要把漫长的水岸用灯带全部绑起来;喜欢射向天空的光束,千万不要长时间扰乱天空的宁静,惹得星星直眨眼、嫦娥生气。 当节能减排成为世界的主要话题,亮化与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克制的景观照明表达方式应当受到推崇和重视,节能在规划、设计、产品、实施、维护环节中都有牵连。 现实中很多优秀案例,细心的观者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审视,看看作品的取向定位是灯饰的、亮化的,还是以景观载体为出发点的设计,美学的品位如何,节能减排的措施是否妥当,还有没有更好的可能性,登上书也不全是榜样,尽信书不如无书,但千万别不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