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陈树明团队:实现高分辨率全彩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阵列

时间:2022-01-12来源:佚名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陈树明课题组提出一种基于微腔光场调控技术的全彩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显示的方法,实现了分辨率高达1700 像素每英寸(ppi)的全彩色QLED显示阵列,并可进一步提高至8000 ppi。相关研究成果“Ultrahigh Resolution Pixelated Top-Emitting Quantum-DotLight-Emitting Diodes Enabled by Color-Converting Cavities“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学术期刊Small Methods上,并被列入“编辑精选(Editor’s Choice)“。

南科大陈树明团队:实现高分辨率全彩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阵列


基于II-VI族半导体CdSe的QLED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光色彩可调、色彩鲜艳、结构简单、可溶液加工等优点,是下一代新型显示的有力竞争者,在低成本、大面积、广色域、柔性、印刷显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实现全彩QLED显示,必须对量子点发光层进行精细的图形化,以形成肩并肩并行排列的红、绿、蓝QLED像素阵列。目前已开发的技术,例如喷墨打印、印章转印、光刻等,都是直接对量子点进行图形化,即直接对量子点发光层进行“手术”,切割成点阵的形状,“手术”操作步骤复杂,并且在多次(一般为3次,以形成红、绿、蓝像素)“手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破坏量子点,使得到的QLED性能低于未进行“手术”的QLED。因此,为满足高分辨率、高性能显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研究对量子点发光层无损的图形化技术。

为实现超高分辨率、高性能的全彩QLED显示,陈树明课题组提出基于微腔光场调控技术的全彩QLED显示的实现方法。通过采用白光QLED作为载体,并在器件中引入光学谐振腔,利用红、绿、蓝谐振腔分别把白光转换为红、绿、蓝单色光,从源头上避免了对量子点直接图形化带来的损伤。通过研究微腔光场作用下,白光QLED的激子能量转移机制及微腔对白光QLED的光谱调制机制,实现低损耗的量子点色彩转换微腔;通过光刻技术图形化微腔,实现无彩色滤光片、无需图形化量子点的高分辨率、高效率、宽色域、低成本、工艺简单的全彩QLED显示。

南科大陈树明团队:实现高分辨率全彩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阵列

图1全彩QLED阵列的器件结构、工作原理和图形化方法。

如图1所示,一个全彩色QLED包括三个子器件,分别发射红、绿、蓝光。所有器件的底部采用高反射Ag膜作为反射电极,顶部采用半透明Ag膜作为光出射电极,形成了一个光学谐振腔(颜色转换腔)。所有器件的发光层都相同,均发射白光,因此无需对量子点发光层进行图形化。IZO(indium zinc oxide) 作为透明相位调节层,通过调节IZO的厚度来满足红、绿和蓝光发射的谐振条件,从而使相应的腔有选择的将量子点发光层发出的白光分别转换为红、绿和蓝光。在这种结构中,仅需利用成熟的光刻技术对IZO进行图形化,即可得到高分辨率的红、绿、蓝QLED像素阵列。

南科大陈树明团队:实现高分辨率全彩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阵列

图2器件的性能和发光照片。

通过对IZO相位调节层厚度的优化,得到最佳的IZO厚度为50(蓝光)、90(绿光)、130nm(红光)。如图2所示,在5.5 V电压下,红、绿、蓝光器件的亮度分别为22170、51930和3064 cd/m2,色彩饱和度高,色域可达111%NTSC。

南科大陈树明团队:实现高分辨率全彩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阵列

图3超高分辨率的QLED像素阵列。a) 5 m亚像素的AFM图像和20 m亚像素的IZO剖面高度曲线。b)图形化后的全彩QLED照片。c) 光学显微镜下的像素化QLED阵列,亚像素为20-5 m。条形亚像素为3-1 m,可达到8000ppi的分辨率。

研究团队提出了可光刻的谐振腔(颜色转换腔),实现了超高分辨率的像素化红、绿和蓝色QLED阵列(图3),红、绿、蓝像素可低至5 m,分辨率达1700 ppi;进一步利用电子束光刻,亚像素可低至1 m,分辨率高达8000 ppi。相比喷墨打印、转印和光刻这些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对量子点发光层直接图形化带来的损伤,实现了超高分辨率的QLED显示阵列 ,且可大面积制造。与“白光 彩色滤光片”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引入彩色滤光片,降低了制造成本且消除了彩色滤光片引起的亮度损失。与OLED的转换腔相比,QLED颜色转换腔不仅可以调节器件发射的颜色,还可以对量子点能量转移进行调制,从而使器件发射出色饱和度更高的红、绿和蓝光,色域可达到111%NTSC。该方法具有无需彩色滤光片、无需对量子点进行直接图形化、可光刻、色彩饱和、颜色稳定、高亮度和超高分辨率等优点,可在高分辨显示如移动显示、微显示和VR/AR显示得到潜在的应用。

南科大电子与电气工程系2019级硕士生陈练娜、2020级硕士生覃致远为共同作者,通讯作者为陈树明,南科大为论文第一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

    相关阅读

    中国台湾研究员:开发了新的近红外发射FAPbI3量子点,实现15.4%的钙钛矿基NIR

    近年来,钙钛矿型量子点(QDs)和基于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QLEDs)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绿色和红色发光的电致发光(EL)效率超过20%。然而,钙钛矿近红外(NIR)QLED的发展已经停...
    2022-07-25
    中国台湾研究员:开发了新的近红外发射FAPbI3量子点,实现15.4%的钙钛矿基NIR

    合肥工大蒋阳课题组在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阳教授课题组在钙钛矿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了记录效率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Enriched-bromine surface state for stable sky-blue spectr...
    2022-08-23
    合肥工大蒋阳课题组在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新进展

    加拿大研究人员:宽禁带钙钛矿量子点及在天蓝LED的应用

    钙钛矿基质在量子点(QD)上的外延生长使高效红光发光二极管(LED)得以出现,因为它将高效电荷传输与强大的表面钝化结合起来。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天蓝LED的情况下,在基质异质...
    2022-07-05
    加拿大研究人员:宽禁带钙钛矿量子点及在天蓝LED的应用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制日盲深紫外器件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发出AlGaN的高灵敏日盲型深紫外光的光电探测器,相关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号: 202210045910.6),这一成果为实现高性能日盲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和图像传感提供了一...
    2022-08-23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制日盲深紫外器件

    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课题组AOM:溴离子钝化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与器件研

    半导体照明网获悉: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课题组通过低温成核、高温包覆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基于溴离子钝化的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同时通过配体工程,将长链的十二硫醇配体...
    2022-06-15
    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课题组AOM:溴离子钝化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与器件研

    浙大金一政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黄飞/应磊团队合作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方

    近日,浙江大学金一政课题组、王林军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黄飞 / 应磊团队合作,在高性能蓝、绿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QLED )的开发上取得进展。研究者揭示了无机量子点 / 有机高...
    2022-05-23
    浙大金一政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黄飞/应磊团队合作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方

    厦大张荣教授团队与台交大郭浩中教授团队合作:Micro LED色转换研究领新进展

    随着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和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新冠疫情背景下,远程办公和远程消费交互日益增加,市场再次将注意力转向...
    2022-07-27
    厦大张荣教授团队与台交大郭浩中教授团队合作:Micro LED色转换研究领新进展

    福州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专家:为实现高性能超高分辨率QLEDs提供一条途径

    随着对更高像素的需求不断增长,下一代显示器对分辨率和色域有着挑战性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薄膜技术实现了每英寸9072–25400像素的超高像素分辨率...
    2022-07-06
    福州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专家:为实现高性能超高分辨率QLEDs提供一条途径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