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LED封装发展趋势及CSP技术前景

时间:2021-05-23来源:佚名

  近年来,随着LED在器件材料、芯片工艺、封装制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不断进步,尤其是倒转芯片的逐渐成熟与荧光粉涂覆技术的多样化,一种新的芯片尺寸级封装CSP(Chip Scale Package)技术应运而生。由于其单元面积的光通量最大化(高光密度)以及芯片与封装BOM成本最大比(低封装成本)使其有望在lm/$上打开颠覆性的突破口。近期,CSP在业界引起较大议论,它既是众多封装形式的一种,也被行业寄予期望,被认为是一种“终极”封装形式。

  一、白光LED封装现状

  当前,照明已成为LED主要市场推动力。从LED照明市场渗透情况可以看出,LED照明市场大致经历了替换灯、集成LED灯具、以及下一代智慧照明应用三个发展阶段。据多家行业分析公司预测,到2020年在LED照明市场渗透率将会达到70%,LED集成光源将在灯具设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剖析LED封装发展趋势及CSP技术前景

  纵观白光LED封装的发展过程,为适应LED应用需求的不断更新,LED封装也随之经历了从高功率封装到中小功率封装的重心偏移。而推动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正是受0.2W~0.9W中低功率LED适合扩散性(diffuse)光源需求;液晶电视LED背光的快速产业化;球泡灯和灯管等替代灯为代表的照明市场的迅速渗透;以及5630、4014、2835、3030等PLCC的标准化形成等市场应用的推动。同时,随着商业照明和特殊照明多样化需求,下一个封装趋势是高密度封装,而COB、CSP正是实现高密度封装的代表形式。

剖析LED封装发展趋势及CSP技术前景

  1、中低功率SMD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过去几年里,中小功率LED芯片性能得以迅速提升,封装成本不断改善,使其在光效(lm/W)尤其在性价比(lm/$)方面更优于陶瓷高功率封装。加上其适合扩散性(diffuse)光源的应用,在线性与面光源中仍会成为主流。同时,随着EMC和SMC等耐高温、耐黄化材料在QFN支架中的导入,支架封装正向中高功率扩展,已突破2W级,迫使陶瓷大功率封装向更大功率(3W~5W)应用推进。

  2、COB大力渗透商照市场

  与此同时,另一封装形式COB逐渐在紧凑型发光面、高光密度应用中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COB可将多颗芯片直接阵列排布在高反射金属或陶瓷基板上,免去了单颗LED的分立式封装后再集成;COB封装设计简单,具有较好的光型及色空间均匀性;其高反射金属或陶瓷基板材料的改善,有效解决了光效寿命等可靠性问题,使其在MR16、PAR Reflector等商照应用中迅速渗透。随着倒装芯片的成熟和无金线对设计带来的灵活性,以及基板材料散热与反射率的提升,将几十颗甚至几百颗LED集成到同一基板上已成为可能,由此也进一步实现了高光密度、超高功率LED封装,使替代陶瓷金卤灯成为可能。

剖析LED封装发展趋势及CSP技术前景

  3、大功率分立式LED进一步小型化

  过去几年,Lumileds、Cree、OSRAM等大功率LED供应商纷纷着力改进原有陶瓷封装技术,凭借其先进的大功率倒装芯片或垂直结构芯片,逐渐使封装小型化,以降低由于昂贵的陶瓷基板及较低的生产效率带来的成本压力,并提升芯片承受大电流密度的能力。比如,Cree公司的X-lamp系列,在不降低、甚至提高光通量的前提下从原来的3535变到2525,再进一步减少到1616,趋近了芯片本身的尺寸,或称为Near Chip Scale Package(NCSP)。而下一代分立(Discrete)大功率LED的自然演进或许将是彻底免除陶瓷基板的CSP。

剖析LED封装发展趋势及CSP技术前景

  二、下一代白光封装趋势

  什么是CSP封装?与NCSP有哪些不同?又具有哪些优势?IPC标准J-STD-012对CSP封装的定义是封装体的面积不大于芯片面积的20%。

  1、CSP与 NCSP (免基板vs带基板)

  当陶瓷基板的尺寸做到和芯片尺寸几乎一样大小时,其逐渐失去了帮助LED散热(热扩散)的功能。相反,如果去掉陶瓷基板,则去掉了一层热界面,有利于热的快速传导到线路板。同时,随着倒装芯片的成熟,陶瓷基板作为绝缘材料对PN电极线路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的功能已不再需要。除了在机械结构和热膨胀失配上对LED起到一定保护作用,陶瓷基板对芯片的电隔离和热传导的重要功能已基本丧失。

  免去基板同时是传统陶瓷封装固晶所需的GGI或AuSn共晶焊接可以改为低成本的SAC焊锡。并借助倒装芯片,免去金线及焊线步骤,降低了封装成本。

剖析LED封装发展趋势及CSP技术前景

  2白光CSP的优势

  除了上述提到的潜在降低成本优势外,在灯具设计上,由于CSP封装尺寸大大减小,可使灯具设计更加灵活,结构也会更加紧凑简洁。在性能上,由于CSP的小发光面、高光密特性,易于光学指向性控制;利用倒装芯片的电极设计,使其电流分配更家均衡,适合更大电流驱动;Droop效应的减缓,以及减少了光吸收,使CSP具有进一步提升光效的空间。在工艺上, 蓝宝石使荧光粉与芯片MQW区的距离增加,荧光粉温度更低,白光转换效率也更高。

  3、CSP的工艺技术

  实现CSP的白光工艺有多种方式,最理想的荧光粉涂布是在晶圆Wafer上进行,这种封装过程又称晶圆级封装(WLP)。然而,采取这样工艺实现的荧光粉涂布,只覆盖了芯片的表面,蓝光通过蓝宝石从四周漏出,影响色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如果芯片厂不是采取WLP(晶圆级封装)的方式来实现荧光粉涂覆,其进行CSP生产并不比封装厂更具备优势。虽然可以去除蓝宝石,采用薄膜芯片(TFFC)或垂直结构芯片(LLO)可以减少漏光,但工艺成本非常高。

剖析LED封装发展趋势及CSP技术前景

  因此,市面上主流技术路线仍是把圆片切割后,在方片上进行荧光粉涂布,再测试、编带,此过程与传统封装工艺更加相似。核心工艺围绕着荧光粉的涂布技术,包括喷胶,封模,印刷、及荧光膜贴装等多种方式,各工艺都有其优势与挑战。

剖析LED封装发展趋势及CSP技术前景

  4、CSP的结构与光学

  常见的CSP光学结构则分为5面发光和单面发光两种,其发光角度不同,分别是160度左右和120度左右。5面发光CSP更适合应用在全周光球泡灯,如果采用中小尺寸倒装芯片,还可在灯管及测人式电视背光中使用。而单面发光CSP则适合指向性光源,或用于搭配二次光学应用在射灯、路灯、直下式电视背光和闪光灯等。

  三、白光CSP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CSP的主要应用在哪里?当前市场应用中的难点又有哪些?有人称CSP为“免封装”,那么中游封装企业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1、CSP的市场应用

  CSP作为一种新的封装技术,在下一代分立式中大功率LED应用中吸引行业关注,并在lm/$具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倒装芯片良率的提升及产能规模的扩大,其价格优势将更加体现出来。今天,CSP已经不只停留在研发室内,已经在某些应用中大批量生产,并显示其优势与价值。

  比如,近两年,Lumileds的CSP在手机闪光灯应用中已批量生产;韩国厂商的CSP在直下式电视也已实现量产;易美芯光作为国内较早从事CSP研发的公司,也已成功开发出1313及1111等系列CSP产品,配合优化的二次透镜,可以把直下式电视中LED颗数减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从而降低系统成本。同时,由于该产品散热及电流密度的优势,亮度可以更高,满足了4K/2K以及高色域对亮度的要求。另外,在通用照明全周光球灯及灯具上,以及手机闪光灯的应用也在开发中。

  随着CSP的技术在不断演进,尺寸将不断缩小,应用将更加广泛。同时可靠性也在不断提升,使其有望成为下一代分立大功率LED器件的主要封装形式。

  2、CSP当前面临的挑战

  当然,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现阶段它也必然会面临局限与挑战:首先,CSP依赖于倒装芯片技术的提升,包括芯片成本、光效、可靠性以及芯片耐ESD的击穿能力;其次,白光转换所需的荧光粉工艺及其均匀性,直接影响色温落Bin率及色空间分布;第三,CSP对SMT贴片的精度要求更高,易造成CSP的旋转或翘起;第四,回流焊更敏感,免清洗助焊剂及锡膏的选择以及回流焊温度曲线的管控,都将影响到焊点的空洞率及柔韧性,从而影响产品的散热及可靠性;第五,由于没有陶瓷基板或支架的保护及应力转移,LED芯片与PCB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较大,由此所产生的应力将直接影响芯片的信赖性;第六,CSP对PCB基板散热的要求更高等。

  每种封装形式都有其所最适合的产品应用,下游客户对封装的选择和需求也多种多样,可以说,没有一款封装形式可以做到One size fits all。但随着SMD贴片设备及工艺精准度的提升,CSP必将向小芯片延伸,在中功率应用中也将会与正装支架结构封装进行市场竞争。

  3、封装的产业链价值

  CSP可使封装简易化,因此,封装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并调整,充分发挥自身的中游优势,在上下游两面延伸中寻找自身价值。并在模组化、功能化、智能化LED应用中为下游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与附加值。

  从行业进一步发展而论,未来的封装将会涵盖更多方面与内容。在超越照明的崭新领域如物联网、可见光通信、智能照明器具应用中,微电子处理器、LED、红外、驱动电源和传感器件将会被纳入其中。因此,只有在市场与技术变化下,不断寻求新的机会,适时调整和重新定位,未来仍然有属于封装企业的一片天地。【本文选自《半导体照明》杂志2015年第7期 总第65期 作者:刘国旭 易美芯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阅读

    中国台湾研究员:开发了新的近红外发射FAPbI3量子点,实现15.4%的钙钛矿基NIR

    近年来,钙钛矿型量子点(QDs)和基于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QLEDs)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绿色和红色发光的电致发光(EL)效率超过20%。然而,钙钛矿近红外(NIR)QLED的发展已经停...
    2022-07-25
    中国台湾研究员:开发了新的近红外发射FAPbI3量子点,实现15.4%的钙钛矿基NIR

    合肥工大蒋阳课题组在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阳教授课题组在钙钛矿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了记录效率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Enriched-bromine surface state for stable sky-blue spectr...
    2022-08-23
    合肥工大蒋阳课题组在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新进展

    加拿大研究人员:宽禁带钙钛矿量子点及在天蓝LED的应用

    钙钛矿基质在量子点(QD)上的外延生长使高效红光发光二极管(LED)得以出现,因为它将高效电荷传输与强大的表面钝化结合起来。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天蓝LED的情况下,在基质异质...
    2022-07-05
    加拿大研究人员:宽禁带钙钛矿量子点及在天蓝LED的应用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制日盲深紫外器件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发出AlGaN的高灵敏日盲型深紫外光的光电探测器,相关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号: 202210045910.6),这一成果为实现高性能日盲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和图像传感提供了一...
    2022-08-23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制日盲深紫外器件

    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课题组AOM:溴离子钝化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与器件研

    半导体照明网获悉: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课题组通过低温成核、高温包覆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基于溴离子钝化的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同时通过配体工程,将长链的十二硫醇配体...
    2022-06-15
    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课题组AOM:溴离子钝化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与器件研

    浙大金一政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黄飞/应磊团队合作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方

    近日,浙江大学金一政课题组、王林军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黄飞 / 应磊团队合作,在高性能蓝、绿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QLED )的开发上取得进展。研究者揭示了无机量子点 / 有机高...
    2022-05-23
    浙大金一政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黄飞/应磊团队合作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方

    厦大张荣教授团队与台交大郭浩中教授团队合作:Micro LED色转换研究领新进展

    随着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和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新冠疫情背景下,远程办公和远程消费交互日益增加,市场再次将注意力转向...
    2022-07-27
    厦大张荣教授团队与台交大郭浩中教授团队合作:Micro LED色转换研究领新进展

    福州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专家:为实现高性能超高分辨率QLEDs提供一条途径

    随着对更高像素的需求不断增长,下一代显示器对分辨率和色域有着挑战性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薄膜技术实现了每英寸9072–25400像素的超高像素分辨率...
    2022-07-06
    福州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专家:为实现高性能超高分辨率QLEDs提供一条途径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