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设计出新型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时间:2021-05-23来源:佚名

看不到的量子点,为你发光

去年10月,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发明蓝光发光二极管的数位日裔科学家,“白炽灯点亮了20世纪,LED点亮了21世纪”,从颁奖词看出,发光二极管即LED是公认的下一代显示与照明技术的核心器件。

几十天后,一篇来自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在《自然》上发表,报道了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在浙江大学课题组的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设计出一种新型高性能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并将使用亮度条件下的寿命推进到10万小时的实用水平,这意味着这种新型器件有望成为下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的有力竞争者。

“我们已经看到了第一个带有颠覆性意义的量子点应用,也就是性能优异的‘量子点LED’。”研究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高新材料化学中心教授彭笑刚说。

量子点能大大提高二极管的发光性能

“发光材料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量子点会成为明星材料。”彭笑刚认为。

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当物质中的电子从一个高能级跃迁到一个相对较低的空能级,能量就会被释放——如果这份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会看到这个物质在发光。

科研人员解释说,在半导体材料中,如果电子掉进空能级的空穴,就会发出光子,这被称为“电子空穴复合”。然而,能复合的电子和空穴在物质中并不是常存在的,复合过程需要电激发或光激发。发光二极管就是电激发的发光器件。

发光二极管通电时,电子和空穴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它们在相遇时有可能发生复合,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它们要有缘邂逅,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电子—空穴对”,最终才能在适合条件下复合,发出幸福的象征——光子。

为了保证一个较高的复合效率,科研人员常会提供一个复合介质,也就是“发光材料”。在这类材料里安排电子和空穴“相亲”,成功几率会大大提高。学名叫“可溶的无机半导体纳米晶”,简称为溶液纳米晶的量子点,正是非常优异的发光介质,只要电子和空穴一对一的进入到量子点,就会复合发光,发光量子效率可以高达100%。

彭笑刚课题组正是合成了一种适合于LED的量子点发光材料,然后与浙江大学金一政课题组合作做成了新型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同时精巧地设计了结构,让电子减缓“步伐”,空穴则加快脚步,促成电子与空穴的有效相会,大大提升了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高效率发光性能和稳定性。

这也恰恰解决了彭笑刚所认为的两个关键问题——要让量子点发光二极管达到现实应用水平,一是怎样量身定制适用于LED的量子点材料;二是怎样设计其结构,以达到最大的电光转换效率。

至关重要的量子点,究竟是一种什么材料呢?

不同尺寸的量子点,能表现不同的颜色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尺寸的半导体晶体,它的三维尺寸都在100纳米以下。把它们放入溶液,从此人类有了一类全新的材料,它们具有晶体和溶液的双重性质。从化学角度讲,甚至是一类全新的分子;从材料的前途看,它代表着很多新的可能性。”彭笑刚说。

量子点的大小,大概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人眼已经无法看到。正是在纳米尺度,量子点表现出了量子效应——当这些半导体晶体做到小到纳米尺度,不同的尺寸就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即使是尺寸相差几个或十几个原子。而通过调整量子点的尺寸,就能得到所需颜色的光。比如硒化镉这种半导体纳米晶,在2纳米时发出的是蓝色光,到8纳米的尺寸时发出的就是红色光,中间的尺寸呈现绿色黄色橙色等。

“使用不同尺寸的量子点,我们将会看到不同的颜色,而且色彩非常鲜艳。”参与课题合作的杭州纳晶科技公司的赵飞博士说,量子点的名字,也正是来源于半导体纳米晶的量子尺寸效应。

长期以来,量子点的合成依赖于一些特别活泼的、毒性特别高的物质,见到空气就会爆炸,必须保存在冰箱里。彭笑刚在国外时较早的贡献在于,找到了一种“绿色”有机溶剂路线,只要有一个普通的化学合成实验室就可以做量子点的简便合成。之后,又进一步系统探索了量子点生长机理,使得相对高质量的量子点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多种类半导体。很快,这条“绿色”路线在全世界推广。

“最后找到的方法,就是通过理解晶体生长的特殊机制,用常见的化学品取代昂贵的不稳定原料。科学就是这么回事,没找到之前一头雾水,找到之后觉得挺简单。”彭笑刚说。

有望在照明与显示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纳晶科技公司,几支试管和几个或大或小的塑料瓶中,分别装有绿、黄、红各色液体,这就是量子点溶液。把一桶2000毫升的溶液提纯后,晶体大概只有手指头那么点。“但里面‘有’1万台电视机。”赵飞说,这些量子点,可以用来制造1万台使用量子点的新型彩电。

从量子点电视机播放的演示画面来看,同样是蓝色或红色,可以分辨出很多不同的鲜艳程度。同样是红色唇膏,画面上却能够呈现和分辨出不同色差的100支唇膏。

彭笑刚介绍说,量子点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生物医疗领域,能用量子点把细胞的骨架完全显示出来。可以很容易地利用量子点的不同颜色来同时检测多种病菌或者农药残留。而且,因为量子点吸收能力非常强,能够极大提高灵敏度。照明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使用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更加接近于自然光,并且发热大大减少。

科学家认为,量子点可能带来重大变化的产业,首先是显示。目前的第一代量子点显示产品是基于光激发发光,纳晶科技公司和美国的两家公司都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这种新型的背光源,让显示颜色的纯度很高、色饱和高。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则会把量子点显示带入第二代。目前,浙江大学与纳晶科技公司在第二代量子点显示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一系列的实验结果验证了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实用性。这进而预示着,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有望在照明与显示两个产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彭笑刚说,显示和照明都需要白光或者红绿蓝三色光,研究团队接下来将在保持低成本的溶液制备工艺的前提下,开发出各色发光波长的高效QLED,让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的光子为千家万户照明。

    相关阅读

    中国台湾研究员:开发了新的近红外发射FAPbI3量子点,实现15.4%的钙钛矿基NIR

    近年来,钙钛矿型量子点(QDs)和基于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QLEDs)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绿色和红色发光的电致发光(EL)效率超过20%。然而,钙钛矿近红外(NIR)QLED的发展已经停...
    2022-07-25
    中国台湾研究员:开发了新的近红外发射FAPbI3量子点,实现15.4%的钙钛矿基NIR

    合肥工大蒋阳课题组在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阳教授课题组在钙钛矿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了记录效率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Enriched-bromine surface state for stable sky-blue spectr...
    2022-08-23
    合肥工大蒋阳课题组在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新进展

    加拿大研究人员:宽禁带钙钛矿量子点及在天蓝LED的应用

    钙钛矿基质在量子点(QD)上的外延生长使高效红光发光二极管(LED)得以出现,因为它将高效电荷传输与强大的表面钝化结合起来。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天蓝LED的情况下,在基质异质...
    2022-07-05
    加拿大研究人员:宽禁带钙钛矿量子点及在天蓝LED的应用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制日盲深紫外器件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发出AlGaN的高灵敏日盲型深紫外光的光电探测器,相关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号: 202210045910.6),这一成果为实现高性能日盲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和图像传感提供了一...
    2022-08-23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制日盲深紫外器件

    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课题组AOM:溴离子钝化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与器件研

    半导体照明网获悉: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课题组通过低温成核、高温包覆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基于溴离子钝化的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同时通过配体工程,将长链的十二硫醇配体...
    2022-06-15
    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课题组AOM:溴离子钝化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与器件研

    浙大金一政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黄飞/应磊团队合作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方

    近日,浙江大学金一政课题组、王林军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黄飞 / 应磊团队合作,在高性能蓝、绿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QLED )的开发上取得进展。研究者揭示了无机量子点 / 有机高...
    2022-05-23
    浙大金一政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黄飞/应磊团队合作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方

    厦大张荣教授团队与台交大郭浩中教授团队合作:Micro LED色转换研究领新进展

    随着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和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新冠疫情背景下,远程办公和远程消费交互日益增加,市场再次将注意力转向...
    2022-07-27
    厦大张荣教授团队与台交大郭浩中教授团队合作:Micro LED色转换研究领新进展

    福州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专家:为实现高性能超高分辨率QLEDs提供一条途径

    随着对更高像素的需求不断增长,下一代显示器对分辨率和色域有着挑战性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薄膜技术实现了每英寸9072–25400像素的超高像素分辨率...
    2022-07-06
    福州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专家:为实现高性能超高分辨率QLEDs提供一条途径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