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利用溅射法实现在玻璃基板上造LED

时间:2021-05-23来源:佚名

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藤冈洋的研究室开发出了利用溅射法在玻璃基板上形成氮化镓(GaN)结晶构成LED的技术。

利用此次开发的制造工艺制成的以RGB各色发光的LED。绿色发光是流过10.8mA电流时的状态(照片由东京大学提供)。

该技术使基板及结晶生长的成本大幅降低,有望促进LED实现低价格化。另外还存在低成本实现大面积LED的可能性,因此还有望实现大屏幕高精细LED显示器,以及可取代以面发光为特点的有机EL照明的大面积LED照明。

还试制了RGB发光元件

藤冈等在约5cm见方的玻璃基板上转印了石墨烯多层膜。然后在石墨烯多层膜上用脉冲溅射法(PSD)形成了AlN、n型GaN、由GaN与InGaN的多层构造构成的量子阱(MQWs),以及p型GaN各层(图1(a))。据称已确认通过光激发及电流注入均可作为LED发光。另外,此次还分别制作出了以红色(R)、绿色(G)、蓝色(B)三原色发光的LED。

制造效率超过MOCVD

用溅射法来形成包括量子阱等在内的高品质GaN结晶,这在以前是公认几乎不可能的,但仍有很多研究机构及企业在尝试开发,不过“成功的只有我们,这在全球尚属首次”(藤冈)。

藤冈早在约10年前就已开始致力于该技术的开发。“虽然最初时GaN结晶品质较低,但品质及生产效率逐步得到了提高。现在,生产效率要比LED制造中常用的MOCVD*要高,而且还可实现被称之为Layer By Layer的、以原子为单位的成膜”(藤冈氏)注1)。

*MOCVD=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由于需要使用毒性强的有机金属原料及氨气(NH3)等,因此需要更多的成本。

注1)“牺牲性能来提高制造效率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此次的LED是利用与MOCVD相同的数μm/h的成膜速度制作的”(藤冈)。

此次开发的技术“属于结晶生长条件及步骤等经验的范畴,溅射装置可利用已有的产品”(藤冈)。目前已利用该技术“试制出了LED以及由GaN构成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藤冈)。

可低成本获得石墨烯

另外,之所以要在玻璃上铺上石墨烯,是因为这样做可使氧化铝(AlN)及GaN的结晶品质得到大幅提高。

东京大学藤冈研究室开发的、利用溅射法在玻璃上制成的LED元件的构造(a)。在玻璃上首先转印石墨烯成为关键,没有石墨烯的话GaN结晶的品质就不会提高(b 、c )。(图片、照片由东京大学提供)

藤冈于2008年开发了在石墨片材上使AlN结晶及GaN结晶生长的技术。石墨烯可以是只有一层原子的石墨片材,近三年来,已能够低成本制造数层且多结晶的石墨烯大面积片材了。此次使用的石墨烯据称就是市售产品。“石墨烯是二维的,因此即便是多结晶,c轴的朝向也是统一的,晶界状态也很好”(藤冈)。

在LED的发光性能方面,目前还没有可与已有产品比较的WPE(Wall Plug Efficiency,发光效率)等数据。不过,在对极低温条件下光激发产生的内部量子效率进行检测时,“结果比已有LED低数成。今后的课题是如何提高内部量子效率”(藤冈)。

还可在大面积玻璃上制造

如果发光性能没有大的问题,此次的技术便有可能动摇已有的LED技术,乃至液晶显示器及有机EL技术。

利用此次技术制造大面积LED时单位面积制造成本的推测值与2012年普通LED封装的比较。单位面积的成本接近原来的1/10。假设结晶生长的成本通过使用溅射法降至1/2,晶圆处理的制造成本也因大面积化而降至1/2。2012年的具体成本依据美国能源部的资料。

首先,通过将基板改为玻璃,省去了LED的蓝宝石基板。玻璃基板的成本只有蓝宝石基板的数十分之一。即便与使用比蓝宝石便宜的Si基板的“GaNon-Si”技术相比,也有望实现更低的成本。而且,通过使用溅射法,结晶生长装置的成本也比MOCVD法降低。另外,如果能够分别制造RGB发光元件,还可省去荧光体的成本。不过,只凭借这些方面的改进,LED的制造成本还降不到1/2。因为封装的成本占到整体的6成。

对此,藤冈认为“LED封装成本高是因为在小的LED芯片中流过大电流的散热对策上耗费了成本。而溅射法也普遍用于在数m见方的玻璃上制造液晶显示屏,适于大面积的成膜。这样,在制造大面积LED时,封装成本就可得到大幅降低”。这时单位面积的制造成本接近已有LED的1/10。

如果能够低成本制造大面积LED,在实现不用液晶的自发光LED显示屏时,门槛就会大为降低。而且与有机EL相比,还具有可靠性高的优势。

此次虽然使用的是玻璃基板,但“只要可转印石墨烯,并具有可承受约500℃处理温度的耐热性,基板可使用任何材质”(藤冈)。另外,如果利用超薄可弯曲的玻璃基板等,还可制造具有柔性的大面积LED。

    相关阅读

    中国台湾研究员:开发了新的近红外发射FAPbI3量子点,实现15.4%的钙钛矿基NIR

    近年来,钙钛矿型量子点(QDs)和基于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QLEDs)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绿色和红色发光的电致发光(EL)效率超过20%。然而,钙钛矿近红外(NIR)QLED的发展已经停...
    2022-07-25
    中国台湾研究员:开发了新的近红外发射FAPbI3量子点,实现15.4%的钙钛矿基NIR

    合肥工大蒋阳课题组在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阳教授课题组在钙钛矿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了记录效率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Enriched-bromine surface state for stable sky-blue spectr...
    2022-08-23
    合肥工大蒋阳课题组在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新进展

    加拿大研究人员:宽禁带钙钛矿量子点及在天蓝LED的应用

    钙钛矿基质在量子点(QD)上的外延生长使高效红光发光二极管(LED)得以出现,因为它将高效电荷传输与强大的表面钝化结合起来。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天蓝LED的情况下,在基质异质...
    2022-07-05
    加拿大研究人员:宽禁带钙钛矿量子点及在天蓝LED的应用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制日盲深紫外器件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发出AlGaN的高灵敏日盲型深紫外光的光电探测器,相关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号: 202210045910.6),这一成果为实现高性能日盲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和图像传感提供了一...
    2022-08-23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制日盲深紫外器件

    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课题组AOM:溴离子钝化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与器件研

    半导体照明网获悉: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课题组通过低温成核、高温包覆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基于溴离子钝化的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同时通过配体工程,将长链的十二硫醇配体...
    2022-06-15
    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课题组AOM:溴离子钝化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与器件研

    浙大金一政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黄飞/应磊团队合作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方

    近日,浙江大学金一政课题组、王林军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黄飞 / 应磊团队合作,在高性能蓝、绿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QLED )的开发上取得进展。研究者揭示了无机量子点 / 有机高...
    2022-05-23
    浙大金一政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黄飞/应磊团队合作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方

    厦大张荣教授团队与台交大郭浩中教授团队合作:Micro LED色转换研究领新进展

    随着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和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新冠疫情背景下,远程办公和远程消费交互日益增加,市场再次将注意力转向...
    2022-07-27
    厦大张荣教授团队与台交大郭浩中教授团队合作:Micro LED色转换研究领新进展

    福州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专家:为实现高性能超高分辨率QLEDs提供一条途径

    随着对更高像素的需求不断增长,下一代显示器对分辨率和色域有着挑战性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薄膜技术实现了每英寸9072–25400像素的超高像素分辨率...
    2022-07-06
    福州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专家:为实现高性能超高分辨率QLEDs提供一条途径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