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希望之星—共晶EMC封装的崛起

时间:2021-05-23来源:佚名

Haitz定律作为LED行业技术发展驱动力,其正确性不断得到印证,该定律表明LED价格每10年将变为原来的1/10,性能则提高20倍。LED的发展也验证了该定律,甚至性价比提升的速率超过该定律的预测。2013年,LED照明已经成为LED行业发展新的引擎,并将超过背光市场。为了撬动巨大的照明市场,使LED照明产品在寻常百姓家璀璨绽放,各大LED公司使尽浑身解数,以技术驱动为核心共同推动LED行业高速发展。

LED光源作为LED照明产品核心,这些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然则,LED光源的发展与封装辅材休戚相关,这些辅材包括LED支架、固晶胶、荧光粉和点粉胶等,每一次封装原物料的革新,均会引发LED光源领域的革命。随着行业的发展,LED产品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绝大部分传统照明光源,LED从业人员的注意力逐渐从lm/W转向lm/$,性价比成为LED核心竞争力。

表贴式(SMD)的封装形式受到市场的青睐。该系列产品因体积小,适合大批量生产,性价比高,并兼容成熟的表面贴装工艺(SMT)而受到客户广泛支持。SMD封装形式的产品也随着支架材料的进步在不停地演进。单个封装器件的输入功率和发光强度在不停提升,对材料的耐热性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对lm/$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lm/$的方向就落在芯片的大电流密度驱动,在小型的封装器件中使用,以降低单个封装的物料成本。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早期的PA6T、PA9T及PCT等支架塑胶材质已不能满足LED高品质需求,于是EMC(Epoxy Molding Compound)封装材料堂而皇之登入LED应用历史舞台。

EMC中文名为环氧塑封料,又称环氧模塑料、是IC(Integrated Circuit)封装制造中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伴随着IC封装技术的发展,EMC作为主要的电子封装材料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EMC以其高可靠性、低成本、生产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等特点,占据了整个微电子封装材料97%以上的市场。现在,EMC更是将触角伸至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消费电子、汽车、军事、航空等各个封装领域。EMC因其卓越的耐热性及适合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为其在LED封装应用领域提供极佳解决方案。

EMC是采用改性Epoxy材料和蚀刻技术在Molding设备封装下的一种高度集成化的框架形式,蚀刻铜基板使得Epoxy与铜基板支架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且相对于PPA等热塑性塑胶EMC本身粘接力较强,使得EMC产品在防潮气及红墨水渗透方面优势得天独厚,该封装形式源于IC封装,却又有别于IC封装。由于材料和结构的变化,使得EMC产品具有高耐热性、抗UV、高度集成,承受大电流,体积小等显著特色。尤其是抗UV性能的大幅提升,使得EMC产品应用领域大幅扩展,可以应对室外照明及汽车照明等潮湿恶劣环境中,将对业已成熟的高端陶瓷封装产品形成有利冲击。

IC领域的封装不考虑出光,以机械保护和气密性为目标,因而多以黑色EMC塑胶为主,然则应用于LED封装领域的EMC必须考虑高出光效率, EMC须为吸光小、反射率高的白色塑胶。作为全新的塑胶材料其研发难度高,导致目前该EMC材料只掌握在日立及少数几家技术实力雄厚的国际材料大厂中,上述公司持有EMC材料及封装专利,后进者囿于专利壁垒,短期内无法取得技术和市场的突破,因而EMC材料售价较高。市场反馈信息,已实现量产的日立EMC材料价格约为PA9T TA112塑胶的8~9倍,且EMC支架采用蚀刻工艺,其成本为冲压工艺的3~5倍,因而EMC支架普遍单价偏高,封装成品也比传统采用PPA及PCT塑胶的支架成品高。然则EMC较低的Epoxy膨胀系数使得超电流使用成为可能。EMC 3014已通过150mA可靠性测试,功率驱动到0.5W;EMC 3030封装驱动从350mA至600mA,功率从1W~2W不等,可靠性企业内部测试中。尽管单价较高,但驱动到更高功率,因而EMC产品可以轻松获得较高的lm/$值。

晶科电子作为封装从业者,始终以紧跟前沿封装物料及先进封装工艺为己任,积极投入EMC产品研发中。借鉴已经成熟量产的陶瓷产品—易系列工艺,顺利完成EMC 3014、EMC 2835及EMC 3030量产工作,目前已实现批量供货。其中EMC 3020、EMC3535处于研发状态。

APT EMC 3014

APT EMC 3030

APT EMC 2835

EMC因其高耐热性而备受瞩目,为追求高性价比,在LED业界超电流使用已成共识,然则超电流使用也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其中最大风险莫过于热量的处理。目前业界EMC通用封装工艺为:采用正装/垂直结构中、小功率芯片,低导热的绝缘胶作为芯片粘接胶,然后焊线、点粉、切割从而实现成品制作。目前LED芯片粘接胶大致有透明绝缘胶、白胶及银胶三大类,三者导热系数分别为0.2W/(m.K),0.6~0.9 W/(m.K)及25~30 W/(m.K),银胶虽然导热较优,但吸光严重,封装成品光通量低,综合考虑低导热透明绝缘胶为最优方案。绝缘胶虽为硅胶基材质,但当EMC产品过电流驱动时(功率大于1W时尤其明显),固晶层温度通常超出绝缘胶Tg温度,长期使用绝缘胶层会出现发黄、发黑等严重品质问题。

晶科电子不仅是封装公司,更是LED芯片公司,公司倒装焊芯片技术享誉业界。基于倒装工艺的陶瓷产品—易星已在LED路灯及室内照明大放异彩;易闪作为闪光灯已在国内知名智能手机中崭露头角。如今,晶科电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技术上不断创新,研发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带差异化竞争的EMC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基于晶科电子最新DA芯片技术,在EMC支架铜基板上合理布线,通过共晶工艺实现LED芯片与EMC支架的互连。该系列EMC 3030产品为前沿、概念性产品,目前处于研发、实验阶段,芯片通过导电金属与支架铜基板相连,该芯片粘接层导热系数为透明绝缘胶层100倍以上,彻底摆脱超电流使用散热不良的苦恼。

APT基于DA芯片结构的EMC 3030

基于晶科电子该先进芯片和封装技术,EMC 3030可以轻松实现2W驱动功率,产品可靠性佳,支架匹配更高耐热性反射材料如SMC(Silicon Molding Compound),可以实现2~3W超大功率使用。

    相关阅读

    合肥工大蒋阳课题组在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阳教授课题组在钙钛矿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了记录效率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Enriched-bromine surface state for stable sky-blue spectr...
    2022-08-23
    合肥工大蒋阳课题组在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新进展

    中国台湾研究员:开发了新的近红外发射FAPbI3量子点,实现15.4%的钙钛矿基NIR

    近年来,钙钛矿型量子点(QDs)和基于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QLEDs)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绿色和红色发光的电致发光(EL)效率超过20%。然而,钙钛矿近红外(NIR)QLED的发展已经停...
    2022-07-25
    中国台湾研究员:开发了新的近红外发射FAPbI3量子点,实现15.4%的钙钛矿基NIR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制日盲深紫外器件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发出AlGaN的高灵敏日盲型深紫外光的光电探测器,相关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号: 202210045910.6),这一成果为实现高性能日盲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和图像传感提供了一...
    2022-08-23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制日盲深紫外器件

    剖析丨InP衬底的制备以及产业化现状

    磷化铟(InP)目前已成为光电器件和微电子器件不可或缺的重要半导体材料。本期1°姐将为大家详细介绍InP单晶衬底的制备以及产业化现状。 一、InP性能简介 磷化铟(InP) 是一种具有...
    2021-05-23
    剖析丨InP衬底的制备以及产业化现状

    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课题组AOM:溴离子钝化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与器件研

    半导体照明网获悉: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课题组通过低温成核、高温包覆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基于溴离子钝化的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同时通过配体工程,将长链的十二硫醇配体...
    2022-06-15
    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课题组AOM:溴离子钝化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与器件研

    科锐XLamp大功率器件焊点可靠性研究

    随着近年来LED光效的不断提升,LED的寿命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它是LED产品最重要的性能之一。LED产品制造中的每一个元件和环节都会对其可靠性和寿命产生影响,其中LED器...
    2021-05-23
    科锐XLamp大功率器件焊点可靠性研究

    加拿大研究人员:宽禁带钙钛矿量子点及在天蓝LED的应用

    钙钛矿基质在量子点(QD)上的外延生长使高效红光发光二极管(LED)得以出现,因为它将高效电荷传输与强大的表面钝化结合起来。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天蓝LED的情况下,在基质异质...
    2022-07-05
    加拿大研究人员:宽禁带钙钛矿量子点及在天蓝LED的应用

    浙大金一政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黄飞/应磊团队合作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方

    近日,浙江大学金一政课题组、王林军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黄飞 / 应磊团队合作,在高性能蓝、绿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QLED )的开发上取得进展。研究者揭示了无机量子点 / 有机高...
    2022-05-23
    浙大金一政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黄飞/应磊团队合作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方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