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郭睿倩团队:合成了一种四元合金量子点,绿色环保的理想荧光材料

时间:2021-07-05来源:佚名
I-III-VI族合金量子点由于其制备简单、低毒环保以及灵活高效的特点,近年来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包括Cu-Ga-S、Ag-Ga-S、Ag-In-Se、Cu-In-Te在内的大量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被报道出来,应用领域也涵盖太阳能电池、生物成像、药物递送以及LED器件等。I-III-VI族合金点一个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它的组分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对组分进行调控;目前来说大部分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二价(S2-, Se2-)元素、三价(In3 , Ga3 )元素或者不同价态间(Ag , Al3 ,Zn2 )组分的替代,关于单价(Ag , Cu )元素的报道还比较少,相应的作用机理也亟待研究。

近日,来自复旦大学的郭睿倩教授课题组通过有机相一锅法合成了Ag-Cu-Ga-Se (ACGSe)四元合金量子点,通过系统的工艺参数优化实现了71.9%的高量子产率以及510-620 nm的可调谐发射,通过一锅法与热注射法对比的方式系统地研究了Ag,Cu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与内在机理,为后续其他的合金量子点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且将ACGSe/ZnSe量子点应用到WLED上,展示其应用端的潜力。相关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cis.2021.05.110

复旦大学郭睿倩团队:合成了一种四元合金量子点,绿色环保的理想荧光材料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有机相单锅法合成了Ag-Cu-Ga-Se(ACGSe)量子点,通过包覆ZnSe壳层极大的改善了量子点的发光特性,核壳结构的ACGSe/ZnSe量子点合成路线以及相应的机理如图1所示。

复旦大学郭睿倩团队:合成了一种四元合金量子点,绿色环保的理想荧光材料

图1:(a) ACGSe/ZnSe量子点的合成流程图和(b)相应的生长机制示意图。

图2是对合成的材料进行结构与成分的表征,从XRD的图谱可以看到,测试的两个衍射谱均有3个主要衍射峰,与CuGaSe2(JCPDS#31-0456)的标准峰位基本一致,但ACGSe向AgGaSe2(JCPDS#31-1240)有细微的偏移。这表明银组分以扩散或晶格取代的形式作为一种掺杂剂存在于ACGSe量子点中。而在XPS全谱可以看到包含的元素,在提供的Supplementary Material中高分辨的Ag精细谱将Ag3d轨道分为3d5/2和3d3/2轨道,并且进一步与Ag2O以及AgO的标准样品在同一校准条件下的谱图对比,证实Ag组分在量子点中价态为 1价。综上,可以确定Ag组分成功掺杂进了Cu-Ga-Se的主体晶格中,形成了四元合金量子点。

复旦大学郭睿倩团队:合成了一种四元合金量子点,绿色环保的理想荧光材料

图2:(a) ACGSe和CGSe量子点的XRD图比较,(b) ACGSe/ZnSe量子点的XPS谱图

图3的结果来自于作者针对合成过程中不同条件进行的系统优化:包覆批次在第六次达到最佳,确定了最佳的量子点成核温度为180℃,包覆温度设定于240℃,选择的Zn源为ZnI2,在基于上述的荧光强度最优条件下,对不同批次包覆后的量子点测试了量子产率(Table S2),得到最高量子点为Shell-6条件下的71.9%,为后续的发射调谐以及LED器件应用奠定了基础。

复旦大学郭睿倩团队:合成了一种四元合金量子点,绿色环保的理想荧光材料

图3:(a)不同批次Zn源注入后和(b)不同成核温度下ACGSe/ZnSe量子点的吸收和PL光谱;(c)不同包覆温度和(d)不同包覆Zn源条件下的PL光谱

图4对合成过程使用不同OLA剂量得到的ACGSe量子点进行了透射电镜表征,从TEM图中的粒径统计可以看到,随着OLA剂量的提升,量子点尺寸从4.45 nm增大到了5.78 nm,表明包含有长链分子的过量OLA会减缓反应进程,使得量子点向更大尺寸方向生长。同时从更高分辨的HRTEM图样可以看到不随OLA剂量改变的0.19 nm晶格间距,对应了黄铜矿结构的(2 0 4)面。相应地,OLA对发射光谱的影响体现在了图5中,随OLA剂量增加发射中心红移,符合尺寸粒径变大而造成光谱移动的预期,作者更严谨地对不同OLA剂量下合成的量子点进一步地表征了ICP测试以排除组分变化的可能性,最终通过Table S3的成分比较可以看到,OLA剂量改变不影响实际各组分比例。综合来看,可以下结论:改变OLA剂量造成的光谱移动归因于ACGSe/ZnSe量子点尺寸的变化。

复旦大学郭睿倩团队:合成了一种四元合金量子点,绿色环保的理想荧光材料

图4:不同OLA剂量下合成的ACGSe/ZnSe TEM图(a) 1mL, (b) 3mL, (c) 5mL, (d) 7mL, (e) 9mL以及(f) 5 mL OLA剂量下的HRTEM图

复旦大学郭睿倩团队:合成了一种四元合金量子点,绿色环保的理想荧光材料
复旦大学郭睿倩团队:合成了一种四元合金量子点,绿色环保的理想荧光材料

图5:(a)不同剂量OLA合成的ACGSe/ZnSe量子点归一化的吸收和PL光谱,以及(b)发射中心和PL强度折线图。

接下来研究人员对ACGSe/ZnSe的合金组分进行了调控以实现发射光谱的调谐,采用的策略是分别改变前驱体中Ag/Cu比例和(Ag Cu)/Ga的比例。发现随着Ag组分的增加(图6),发光逐渐从560 nm蓝移至530 nm,鉴于发射移动较小,为了排除尺寸粒径的影响还追加了HRTEM测试(Fig.S5),最终确定是由于Ag加入后带隙的改变导致光谱的移动。同样地,改变Ga的占比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射中心移动,随着Ga比例的增加,发射峰从620 nm移动到了510 nm,实现了从红光向青光的调谐(图7)。

复旦大学郭睿倩团队:合成了一种四元合金量子点,绿色环保的理想荧光材料

图6:不同Ag/Cu前驱体比例合成的ACGSe/ZnSe量子点(a)吸收和PL光谱以及(b)发射中心和PL强度折线图。

复旦大学郭睿倩团队:合成了一种四元合金量子点,绿色环保的理想荧光材料

图7:不同(Ag Cu)/Ga前驱体比例合成的ACGSe/ZnSe量子点的吸收和PL光谱

为了深入研究一价合金组分(Ag、Cu)的形成机理,进行了一锅法和热注射法的对照试验,两种合成路线的区别就在于Ag或者Cu组分进入反应体系的时机,热注射法的合金组分是在成核过程中加入到体系中的。如图8a所示,在一锅法和热注射法的PL光谱对比结果中,发现Ag注射组和一锅法的效果相当,而Cu注射组的PL强度有明显的降低,毫无疑问,Cu是决定ACGSe/ZnSe量子点发光性能的主要因素(由前面的晶格也可以看出来)。因此在成核前期过程Cu浓度不足会导致Cu注射组PL强度降低。而对Ag注射组和一锅法组不同包覆批次采取了进一步的比较,如图8b所示,尽管最终充分包覆完全得到的量子点PL强度趋于一致,但在前几次包覆批次的结果来看,Ag注射组在强度和蓝移程度上都略强于一锅法组,说明ZnSe壳层包覆效果更佳(Zn扩散进内核导致发射峰蓝移也更显著),因此,作者推测,Ag组分参与合金化不仅会降低复合过程中Vdefect的能级,而且会减缓ZnSe的包覆速度。

图8c-d分别给出了复合过程对应的机理图和晶格场变换预测。箭头的宽度反映了PL强度的变化和ZnSe包覆效率的变化。研究者普遍认为I-III-VI量子点的辐射复合是通过与Ag或Cu空位相关的缺陷态发生的(VCu或VAg作为受主),在引入Ag部分替代了Cu空位之后,等效Vdefect能级降低导致发射峰位置蓝移。同时,Ag的引入加剧了包覆过程中的晶格应变,为了克服这种晶格畸变,可能需要更高的包覆活性。因此,Ag注射组使Ag在成核过程的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导致Ag的作用有限而成核效率相比一锅法组较高。针对以上的作用机理,研究者还追加了不同条件下的组分表征,相关的结果放在了Table S4以及Fig.S6,结果表明,Ag组分确实一方面会改变能级位置影响复合过程,同时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包覆效率,与上述的假说基本吻合。

复旦大学郭睿倩团队:合成了一种四元合金量子点,绿色环保的理想荧光材料

图8:(a)不同路线合成的ACGSe/ZnSe量子点的PL光谱,(b)不同包覆批次的ACGSe/ZnSe量子点的PL光谱,(c)复合过程对应的机理图;(d)晶格场随Ag含量的增加的转变。

最后,基于ACGSe/ZnSe量子点优异的荧光性能,研究者对其在白光LED领域应用的潜力进行了探究,通过将制备的量子点粉末与树脂一起封装在450 nm发射的蓝光InGaN芯片上,通过ACGSe/ZnSe量子点的比例可以轻松的实现从3221K到15170K的不同色温的白光调谐,相关的色品图以及CIE坐标如图9所示。制备的WLEDs在固化后表现出良好的光色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潜力。

复旦大学郭睿倩团队:合成了一种四元合金量子点,绿色环保的理想荧光材料

图9:制备得到的WLEDs的EL光谱和CIE色度图

综上所述,研究者使用简便的一锅法合成了发射可调谐的高效四元ACGSe/ZnSe量子点,通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合金组分的调谐,实现了71.9%的高量子产率以及510~620 nm的调谐范围。采用一锅法和热注入法研究了Ag和Cu的相互作用。Ag合金化过程不仅降低了等效Vdefect的位置,导致发射中心波长蓝移,而且由于晶格畸变的增加,降低了ZnSe包覆过程的效率。基于ACGSe/ZnSe量子点具有优越的光学性能,将其应用于不同CIE坐标和CCT的WLEDs的制备。这些结果表明ACGSe/ZnSe量子点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理想荧光材料,具有可观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关阅读

    中国台湾研究员:开发了新的近红外发射FAPbI3量子点,实现15.4%的钙钛矿基NIR

    近年来,钙钛矿型量子点(QDs)和基于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QLEDs)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绿色和红色发光的电致发光(EL)效率超过20%。然而,钙钛矿近红外(NIR)QLED的发展已经停...
    2022-07-25
    中国台湾研究员:开发了新的近红外发射FAPbI3量子点,实现15.4%的钙钛矿基NIR

    合肥工大蒋阳课题组在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阳教授课题组在钙钛矿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了记录效率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Enriched-bromine surface state for stable sky-blue spectr...
    2022-08-23
    合肥工大蒋阳课题组在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领域取得新进展

    加拿大研究人员:宽禁带钙钛矿量子点及在天蓝LED的应用

    钙钛矿基质在量子点(QD)上的外延生长使高效红光发光二极管(LED)得以出现,因为它将高效电荷传输与强大的表面钝化结合起来。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天蓝LED的情况下,在基质异质...
    2022-07-05
    加拿大研究人员:宽禁带钙钛矿量子点及在天蓝LED的应用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制日盲深紫外器件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发出AlGaN的高灵敏日盲型深紫外光的光电探测器,相关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号: 202210045910.6),这一成果为实现高性能日盲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和图像传感提供了一...
    2022-08-23
    至芯半导体成功研制日盲深紫外器件

    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课题组AOM:溴离子钝化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与器件研

    半导体照明网获悉: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课题组通过低温成核、高温包覆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基于溴离子钝化的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同时通过配体工程,将长链的十二硫醇配体...
    2022-06-15
    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课题组AOM:溴离子钝化高效蓝光InP量子点材料与器件研

    浙大金一政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黄飞/应磊团队合作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方

    近日,浙江大学金一政课题组、王林军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黄飞 / 应磊团队合作,在高性能蓝、绿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QLED )的开发上取得进展。研究者揭示了无机量子点 / 有机高...
    2022-05-23
    浙大金一政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黄飞/应磊团队合作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方

    厦大张荣教授团队与台交大郭浩中教授团队合作:Micro LED色转换研究领新进展

    随着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和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新冠疫情背景下,远程办公和远程消费交互日益增加,市场再次将注意力转向...
    2022-07-27
    厦大张荣教授团队与台交大郭浩中教授团队合作:Micro LED色转换研究领新进展

    福州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专家:为实现高性能超高分辨率QLEDs提供一条途径

    随着对更高像素的需求不断增长,下一代显示器对分辨率和色域有着挑战性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薄膜技术实现了每英寸9072–25400像素的超高像素分辨率...
    2022-07-06
    福州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专家:为实现高性能超高分辨率QLEDs提供一条途径

    网站栏目